与赵括有关的诗句是啥

与赵括有关的诗句是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是在告诫人们有些事情以及经验需要我们亲身经历才能掌握,而赵括纸上谈兵正是这句话的反面,赵括只是从书中了解兵法并没有实际带兵的经验,结果大败.

关于赵括的成语

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言过其实赵括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

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

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

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

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关于赵括说说关于他的史载事例

谈到赵括,就使人想到纸上谈兵,想到长平之战。

春秋战国几百年,论决定性的战役,莫过于长平。

一战死四十余万,这确实是个可怕的数字。

之后秦朝灭亡的巨鹿一战,项羽杀降20万,(不知在战役中秦军损失多少,但是估计不多过20万)。

秦灭楚动用兵力60万,也已经是秦国当时动用的倾国之军,由此可见,长平一役对赵国的打击有多大。

四十余万这个数字一直有人怀疑,毕竟就算在更加强大的后代,要动用这么大的兵力也很少见,何况赵国只是七强之一。

不过我个人认为四十万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后世用兵大都是留有余地,不象战国时期的战役是决定国家兴亡的战役,全民皆兵。

尤其是长平这种决定性战役,举国之兵都动用上,四十万完全有可能,后来长平之后四十万降卒被坑杀,赵国举国哭泣,这说明赵国这次确实动用了倾国之兵。

以秦国的用兵程度看,在围困赵军的原秦军基础上还征河内15岁以上的男丁入军参与,由秦国的大规模看,对峙的赵军有四十万是可能的。

此外,这四十万还不单是赵国军队,还很可能有韩国上党的军民,那这样加上去四十万是完全可能的数字。

不过赵国的恢复力确实可怕,之后在魏国支持下解邯郸之围,击败燕国大军,最后李牧还能战胜秦军,可算是战国七雄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假若此时四十万长平将士还在,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现在就来看这个使得赵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性人物吧。

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估计是受了老爸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和老爸讨论兵法,还时常胜利,不过都是口头上的。

假若是现在他一定是战略游戏高手。

但是赵奢对儿子的评价不好。

说儿子把打仗看作游戏一般,假若赵国用了他,那会给赵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以老爸对儿子的批评而言,这话可说的够狠的,不过赵奢是赵国名将,当年曾经击败秦军,看人的眼力肯定是有的,赵括一定是有难以为将的缺点。

不过,要说赵括就不能为将,也太过绝对了,毕竟我们已经知道他战败了,所以我们称他为纸上谈兵的将军,但是以当时的人来看,并不一定如此,首先赵括至少在当时也算有些名气,能口头上击败自己的名将老爸,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了,战国当时靠舌头吃饭的纵横家可不少啊,要说没经验,赵奢当年也是一战成名,当时大将廉颇乐乘都说没办法挡的秦军,赵奢就独力挡下来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便是说赵老先生的。

)这次长平一役廉颇表现也不好,当时赵军连战连败,只能固壁防守,赵孝成王一定很不爽,上党没捞到,还要支撑这么多军队的吃饭问题,心想说不定赵奢这个儿子也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呢。

赵孝成王估计也是这样想的。

何况,当时虽然秦国奸细制造流言,但是选择赵括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要是选择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人物,那一看就知道是谣言了,所以赵括也应该不算很差。

但是不算很差不代表很好,赵孝成王和赵括的对话很有意思。

他问赵括,你对于打仗战胜有没有信心。

赵括的回答是:“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 这话很搞笑,很明显是中了玩太多战略游戏的毒了,把将军的战斗力按数字化了,先不说你是不是比廉颇强,打得过王?,你这里都已经说了假如白起来,要考虑一下,说明这时他已经有些担心了,有点托词的意思。

偏偏赵孝成王还听不懂,你想秦国派谁为将,不就是他的事吗,你这边派出赵括,他那边自然也可以派出白起,万一这样了,难道你还要再把赵括调回去,再找廉颇来?又不是过家家玩游戏,一物降一物。

但是赵孝成王还真就没听出弦外之音,估计自己也是新生代,看到年轻人喜欢,就任命他为将了,后来赵母还有蔺相如来劝说也不当回事。

这下好,赶鸭子上架了,赵括不干也得干了,先是把赵王赏赐的宝物收藏起来,这点就可以看出赵括没有经验,或者说贪财,日后的赵国名将李牧都把得到的赏赐和大家一起分享,而赵括却把宝物收藏起来花钱买田,这首先就失去了人心。

虽然后来王翦对秦始皇也来了这么一手,但是他当时的局面是对楚国占据完全的优势,就算输了也只能说晚几年"解放",秦始皇担心他造反比担心他输更多一些。

但是这次赵国是处于劣势,一旦输了就有灭国之忧,此时要防君王对你的猜忌之心时间还早了些。

不过从其母对赵括的评价看,赵括一向如此,估计还是本性贪财。

再是来到长平从廉颇手中接过兵权,再就是下令改变军令,更换将士,要求士兵遇敌就要进攻,不得后退。

这些军令若说错也不错,当时赵军连败,假如这样可以振奋军心也很好,何况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也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也算老子的经验运用了吧。

此外还有一点很关键的因素,赵军四十万人吃饭不容易啊,对赵国是相当大的负担,后来都向各国借粮了。

当初廉颇带兵守着,人数还算少,赵孝成王已经很不爽了,换了赵括就是要速战速决,要赵括这次带了更多的兵就是指望你快点解决战斗,然后或一路杀到秦国吃他们的粮食或者退兵休整。

假如这时赵括你还搞廉颇这一套不单面子上过不去,丢了自己战略游戏高手的脸,连大王那边也会暴跳如雷。

在这种因素下,赵括就算不想进攻也得进攻了。

只是选择的机...

关于赵括。

赵括并非是全因为纸上谈兵输了长平之战,历史上不少名将(包括被称为“兵圣”的孙武)开始不也都只能靠纸上谈兵么?对于赵括真正适合的评价恐怕还得看重他老爹赵奢的观点:就是赵括把战争看得太轻松,想得太简单了。

对面是白起,正面攻击很难取胜,完全可以依照廉颇的战法,就是耗,毕竟赵军是本土作战,这样下去对自己很有利。

但赵括呢?他就是不考虑45万这样庞大的一支军队稍有不慎会导致什么,直接就命令全军出击,结果一败就把整个国家都败掉了。

直接出击,虽然不代表他的做法一定是错的,可是如此草率地把大军这样扔出去,赢倒就赢了,但是一输可就再也没反把的余地了,何况他的对手是连他自己都害怕的白起。

总得来说,赵括的兵法掌握很好,兵书读得很熟,唯一缺的其实就是用兵该有的谨慎。

...

关于胡琴的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年代: 唐 作者: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喋恋花》年代: 宋 作者: 贺铸几许伤春春复暮。

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

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池边即事》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南乡子·相并细腰身》年代: 宋 作者: 张先相并细腰身。

时样宫妆一样新。

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

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

血色轻罗碎摺裙。

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

暗折双花借小春。

面对纸上谈兵的赵括,我想说( ) 面对因个矮而自卑的同学,我想说...

【登荆州城楼】张九龄 张九龄:曾经来过荆州。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荆州歌】李白 李白:四处游历时曾到荆州。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荆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经过荆州。

南楼西下时,月里闻来棹。

桂水舳舻回,荆州津济闹。

移帷望星汉,引带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应妾身觉。

【荆门行】王建 王建:贞元十三年(797),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

江边行人暮悠悠,山头殊未见荆州。

岘亭西南路多曲,栎林深深石镞镞。

看炊红米煮白鱼,夜向鸡鸣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黄昏不闻人语声。

生纱帷疏薄如雾,隔衣噆肤耳边鸣。

欲明不待灯火起,唤得官船过蛮水。

女儿停客茆屋新,开门扫地桐花里。

犬声扑扑寒溪烟,人家烧竹种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

大蛇过处一山腥,野牛惊跳双角折。

斜分汉水横千山,山青水绿荆门关。

向前问个长沙路,旧是屈原沈溺处。

谁家丹旐已南来,逢著流人从此去。

月明山鸟多不栖,下枝飞上高枝啼。

主人念远心不怿,罗衫卧对章台夕。

红烛交横各自归,酒醒还是他乡客。

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荆州歌二首】刘禹锡 刘禹锡:曾游历荆州。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

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

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关于剑的诗词

关于“剑”的古诗词有: 1、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唐代:贾岛《剑客》 2、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代: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3、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4、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唐代:齐己《剑客》 5、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唐代: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译文 1、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2、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

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

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3、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4、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

5、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赵括有关的成语

刘备三请诸葛孔明的典故,算是最经典的了,咱来赋七律诗一首咏之:闲云野鹤居世外,饮酒赋诗居茅庐。

赏景观花独逍遥,文韬武略藏胸腹。

安邦定国需贤才,求贤若渴刘皇叔。

大神指点隆中对,三顾茅庐圣贤出。

关于山的诗词有哪些

望采纳谢谢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

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

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

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

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

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

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登峨眉山》 唐·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18、《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5、《长相思》 满·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8、《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6、《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862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