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雨大的诗句

描述雨大的诗句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子建《七步诗》

4:相隔,凄迷,锥心之痛

5: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片段 文章 有赏析的最好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雨越下越大。

窗外迷迷蒙蒙的一片,好象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雨点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对面的屋顶上。

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雨》听听那冷雨作者: 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

5首描写雨的诗词

描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写雪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

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

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

早饭过后,雨虽然没有停,却也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地滴着。

我拿起伞,走出了家门。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描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写雪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

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

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

早饭过后,雨虽然没有停,却也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地滴着。

我拿起伞,走出了家门。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

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有些模糊的轮廊。

天上又是几阵闷雷响过,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大了一阵。

可是,不一会儿,又小了下来。

我走进雨雾中,顿时,一阵清新凉爽的感觉渗透全身。

雨滴在身上是冰冷的,可是空气中却不知怎么的,有一股湿润温暖的气息,仿佛报告着春天到来的消息。

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

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

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严冬的创伤。

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多神奇的春雨呀。

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

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它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

我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擦亮了,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在滋长。

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

甚至连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

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来到学校,雨已经停了。

到处清新明亮,大自然的景色,被洗涤得多么秀丽呀,我不经意地回头一望,似乎望见了一抹极淡极淡的彩虹,虽不清晰,却依稀可辨。

可等我定睛凝神望去的时候,它却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晴的天空中,只有几朵白云飘来飘去……”“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比喻特别而形象)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变得更绿了。

(拟人用得好)小草长得很快,没多久就把草地坪铺满了。

“沙沙沙,沙沙沙……”雨逐渐小了。

燕子是位名副其实的报春天使,一身乌黑的羽毛,像黑缎子一样光滑漂亮。

一对轻快、灵活的翅膀,肚皮上长着雪白的绒毛,身上黑白分明,格外引人注目。

再加上那剪刀似的尾巴,使小燕子更加可爱了。

(对燕子的描写很细致)雨停了,太阳公公悄悄拨开蒙蒙的大雾(“悄悄”用的好),露出了它那红扑扑的脸,它俯瞰(看有很多种,这里“俯瞰”用的准)着大地,像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天空中隐约可见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

描写雨很大来势凶猛的古诗词句有哪些是描写雨很大

描写“雨很大来势凶猛的”古诗词句有1.五月十九日大雨明代: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2.苏秀道中宋代: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3.至顺改元季夏大雨几月元代:孙华孙雨欲沉三版,天应隔万重。

元年书大水,六月变穷冬。

消长关时宰,艰危泣老农。

蛟龙毋太横,于尔卜丰凶。

4.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宋代:张元干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5.大雨唐代:杜甫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雨很大.(使句子生动些形象些)

未雨绸缪 栉风沐雨 春风化雨 翻云覆雨 未风先雨 雨后春笋 风雨如晦 大雨滂沱 风调雨顺 呼风唤雨 大雨倾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和风细雨 大雨如注 五风十雨 暴风骤雨 久旱逢甘雨 风雨无阻 八方风雨 欧风美雨 见风是雨 细雨和风 凄风苦雨 风雨同舟 满城风雨 急风暴雨 泣涕如雨 疾风骤雨 凄风楚雨 凄风冷雨 挥汗如雨 疾风暴雨 倾盆大雨 凄风寒雨 疾雨暴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疾风甚雨 梨花带雨 箕风毕雨 沛雨甘霖 甘雨随车 急风骤雨 泣下如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友风子雨 虹销雨霁 巴山夜雨 巫山云雨 风雨交加 栖风宿雨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雨过天晴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D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昨夜风疏雨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C。

——李清照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王禹?牎兜沌健?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乐》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1)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3)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

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

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7、浣溪沙 照日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编辑本段作品注解 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②方好——正显得美。

③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编辑本段作品大意 解释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

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土,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

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

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

清诗未就冰生砚。

8、《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拓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

意境很美的古典诗词有哪些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2.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4.冬之日,夏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夜,冬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 6.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诗经·出其东门》 7.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国风·唐风·绸缪》 9.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10.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邶风·式微》 拓展资料 意境美是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

艺术美的基本要素。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

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

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

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意境”是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638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