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江南春雨杏花的诗句

描写江南春雨杏花的诗句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2)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3)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4)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5)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6)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7)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8)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9)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10)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1)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1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13)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14)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5)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16)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张良臣《偶题》

  17)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唐•薛能《杏花》

  18)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园》

  19)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20)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21)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22)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23)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24)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5)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26)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7)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28)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淡红褪白:淡红的花色褪成了浅白色。——宋•苏轼《蝶恋花》

  29)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30)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31)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32)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杏花春雨江南全诗

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元代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

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自发纷纷脱落,连管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描写江南春雨杏花的诗句有什么?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2)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3)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七言绝句 绝句(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春·波渺渺

宋代: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注释

⑴江南春:词牌名。

⑵柳依依:化用《诗经·小雅·采薇》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⑶芳草远:化用《楚辞·招隐士》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⑷苹满汀洲:代指春末夏初的时令。苹:一种水生植物,也叫四叶菜、田字草。汀州:水中的小块陆地。

临江仙

朝代:宋作者:刘彤体裁:词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参考资料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txt/2008-11/20/content_16797720.htm

阿凡提:http://shici.afanti100.com/poem/poetry-word/poem/poem_id/70362

汉文大典:http://www.caca8.net/shici/Song/LiuTong/363168.html

关于描写春雨的诗句

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海棠红近绿阑干。——蒋捷《虞美人·梳楼》

10、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4、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15、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朱熹《春日》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7、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0、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21、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2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4、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

25、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6、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2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杏花春雨江南有关的诗句

以上来自百度汉语。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出自哪首古诗?

出自徐悲鸿自题联,并非古诗。

对联解释:塞上的白马伴着秋风,江南的春雨浇灌着杏花。

人物介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绘画创作

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着他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见于台湾、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另有数十件油画精品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4个时期。

①旅欧时期(1919~1927年)。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现代主义诸流派正风靡巴黎,但他遵循导师赠言“勿慕时尚,毋甘小就”,悉心研究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名作,刻苦锤炼绘画技巧。1924年前后,对绘画规律进一步融会贯通,臻于成熟,1926年进入第一个创作高峰,自认此年“吾作最多,且时有精诣”。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主要有:《老妇》《持棍老人》《抚描》《自画像》《萧声》《黄震之像》以及《男人体》《女人体》等习作。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也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②盛期(1928~1936年)。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丰,形成了明确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1928~193O年)《九方皋》(1931年)《徯我后》(1930~1933年)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代表着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例如《徯我后》,取自《诗经》的“徯我后,后来其苏”之句,意指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画面描绘农村苦旱,一群男女老少在田里仰天而望,期待着甘霖。此画所作年代,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中华民族濒于危亡之际,曲折地表现了画家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且成就高,画的较多的是马、牛、狮、雀等,造型精练,生动传神。著名的作品有《马》《日长如小年》《群牛》《新生命活跃起来》《颟顸》《逆风》《晨曲》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567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