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都”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古都”的诗句有哪些?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一萼红·丙午人日》

年代: 宋 作者: 姜夔

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秋晚登古城》

年代: 唐 作者: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www.shicimingju.com

中国著名古都包括哪些?

中国著名古都包括“北京、南京等十大古都”,现在介绍如下: 北京北京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约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固定居民点。

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

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

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天安门、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等。

南京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计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

南京古称句吴,属西周大夫周章封地。

公元229年,孙吴从武昌迁都南京(时称建业),南京建都自此开始,都城周长十多公里。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

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才改称南京,首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

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夫子庙、明故宫、中山陵、中华门、灵谷塔、明孝陵、总统府等。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

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别称金陵、江宁,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六大文化古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

另依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

西安西安陕西省省会。

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

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时一千多年,其中统一的周、秦、汉、唐诸朝,在西安城市历史中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多。

著名古迹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大明宫遗址、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蓝田人遗址、华清池、钟楼等。

西安,古名长安,陕西省的省会,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古都之首,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

背依秦岭,面向秦川。

西安,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唯一起点和终点。

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亦有17朝之说),历经2000余年。

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

1982年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洛阳九朝古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六七千年前,洛阳已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著名的仰韶文化即首先发现于洛阳西北的仰韶村。

东周、东汉、曹魏、武周、西晋、北魏、后梁、后唐、后晋先后曾定都于洛阳。

九朝以洛阳为都近千年,仅次于西安。

著名的文化古迹有:龙门石窟、仰韶遗址、白马寺、汉魏洛阳城遗址、光武帝陵等。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有4000余年建城史和1529年建都史,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邙山古墓群与天子驾六震惊世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一词便源自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浙江省会。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历史上吴越、南宋曾定都于此,称临安。

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灵隐寺、雷峰塔、六和塔、孙权故里、瑶林仙境、西湖等。

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废钱塘郡设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

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

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

中国的八大古都是那几个城市

中国八大古都 在今天中国的版图内,曾经成为全国或区域性古代的都城地方很多,但人们常津津乐道的不过是其中的几个最重要者,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

现在,郑州市也以郑州商城为平台,进入了“八大古都”的序列。

古都并称演变 四大古都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七大古都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八大古都 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

中国重要王朝的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分类。

*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 *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近代以来,少数民族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内同汉民族政权一样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东西南北中国首都并不具有历史学意义,而是一种民间的变称。

各大古都 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郑州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河南。

在八大中国古都中,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郑州和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六大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政权。

1、从八大古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北京、西安、洛阳 南京、开封 杭州、安阳、郑州 安阳 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在安阳境内建都。

夏朝后期为都,时称西河,今位于安阳市东南。

殷商时期为商相都及殷都。

汉末以后,以邺城(今位于安阳市东北18km处)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个王朝的都城。

不计五帝时期,作为都城的历史409年。

北京 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 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国都,今位于北京之丰台区,当时称为蓟。

· 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国都 · 辽代为陪都,称燕京。

· 金朝(1115年 - 1234年)自金世宗起至1214年为中都。

· 元朝为大都。

· 明朝自永乐帝起为首都,称为京师。

· 清朝入主中原后亦把北京作国都。

·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北京,北伐成功后新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北京改称北平。

· 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 至2006年,建都史长计906年。

杭州 杭州在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之首都。

金朝灭北宋后,皇族赵构逃往南方,令当时称为临安的杭州成为南宋都城。

其建都计210年。

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

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夏中期为都,称“老丘”,是夏朝历时最长的都城,计225年。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

后历经黄河水患和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缚,再次走向繁荣,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开封先被大齐定为都城,后又被金朝定为都城。

元末,小明王龙凤政权曾以此为都。

建都史长达592年。

洛阳 帝喾、夏、商、西周、东周、西汉(高祖初)、更始帝、东汉、三国时期魏、西晋、北魏(493年才自大同迁都至此)、隋、唐、郑、大燕、后梁、后晋(高祖初)、后唐均以洛阳作国都,中华民国一度迁都于此,称之为行都,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古都,保守估算当在1300年以上(见解释)。

西汉、 新、东魏、北周、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九朝又以洛阳为陪都,因此,司马光说:“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解释:洛阳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1。

夏、商、周、汉、魏等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

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自称是商的都城。

再如夏代依次在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立都。

2。

还有的朝代其首都不只一个。

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两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东都并经常居住于此,故有“东都洛阳”之称。

安史之乱前在影响和地位上和长安几乎不相上下,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自唐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结束的114年间,皇帝居洛53年,居长安59年。

乱后地位不及...

有关洛阳的诗词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唐·刘克庄《莺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3][4]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

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

西安是几朝古都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起点。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

下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

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905.68万人。

2018年9月,西安名列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第6名。

扩展资料: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截至2016年,西安境内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

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是指哪里?

六朝古都指的是南京。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又称孙吴)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是历史上南京首次成为首都。

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公元222年–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

六朝京师均是南京(孙吴时期名为建业,西晋司马邺称帝后为避讳,改名建康)。

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南京还有“十朝都会”之称。

隋唐两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

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唐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

北方中国战火不断,而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秦淮河两岸集市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是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此。

1129年,宋高宗赵构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

1138年定建康为留都。

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京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并有抗金故垒遗存。

元代时改为集庆路,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南京云锦成为元代皇家御用品,南京成为江南地区纺织业中心。

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

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后,同年五月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南明政权。

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

1911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

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别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百度百科-六朝

周杰伦的烟花易冷有没有引用古诗词?

烟花易冷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 年轮浮图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那史册 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很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而你在问 我是否还 认真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如你在跟 前世过门跟着红尘 跟随我 浪迹一生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雨纷纷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伽蓝寺听雨声盼 永恒由上可以看出没有,至少没有明显的引用

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典故,比如双鲤,武陵人等,要给出解释啊

1、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2、:“武陵人”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后比喻隐居的人。

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470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