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银川的诗词 银川诗词

有关银川的诗词 银川诗词

关于宁夏的古诗

俄博的午后,一丛狼毒花繁衍着罪恶 它热烈,阴郁,像情欲饱满的突厥女子 在陌生的草原上打开欲望的身子 这暗藏的阴谋 让一阵风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俄博的午后,马啼上的光阴让一个人慢慢老去 那个唐古特部落的二道贩子,马背驮盐 换取尧熬尔人的羊皮 安静的肃南街道上 一个醉醺醺的杂种唱着民谣 俄博,我失散多年的远方兄弟 在歌手铁穆尔的帐篷里 一个流浪的西海固穆斯林后裔 倾听他苍老而忧伤的声音 古歌呦呦,古歌呦呦 一辆爬坡的拖拉机,让我听见 祁连山已暮色苍茫 宁夏以北 宁夏以北。

沉睡的马蹄声荡起大漠孤烟 包兰铁路两侧,一边是青草,一边是沙石 仿佛额济那牧民的一对儿女,相互拥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蓝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声悠远的蒙古长调啊,黄昏的奶茶愈来愈浓 谁把一袭黑夜的愁肠慢慢咽下 谁把四月的羔羊抚养长大 而不远处,那一双闪烁的绿宝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宁夏以北。

胡笳一曲源头来 旅人的忧郁穿过青草的手掌,打马而去 我远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旷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马头琴轻轻响起 阴山歌谣 飞骑度阴山,阴山高不过腾格里 放鹰过阴山,阴山走不出阿拉善 一把蒙古弯刀出鞘 秋天深了 干草绊住了马蹄 嘴唇落满了霜 阴山寒 阴山下有驼毛取暖 一个罗圈腿的勇士 老得抱不动女人了 童子歌曰: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大 音 黄昏,黄土塬和我的皮肤愈加深了 苹果花香笼罩四野 高亢的大赞自寺院而来 赞美你的真:天空背后的天空 赞美你的善:大地深处的大地 赞美你的美:一切源于心灵的自由 花开怒放,苹果花开满了 一棵树 二棵树 三棵树 …… 在我守望的秋天里 我会用另一种声音 和你交谈 青铜峡:一百零八塔 黄河带走了西夏,留下经书 风声带走了语言,留下文字 佛带走了喇嘛,留下光阴 乌鸦带走了光明,留下黑暗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盏平原上的神灯 远处的寺院里有人诵读《古兰经》 一百零八塔,一百零八个西夏的胎记 青铜峡小镇上哪一个是李元昊的后裔 我路过一百零八塔,看见 一百零八个风尘女子在塔前合影 木雅,木雅 天都山下,一根老藤上的三个苦瓜 ……党项、密纳克、还有木雅 木雅,木稚,我努力喊出你的小名 干净而新鲜的青草上 一群木雅人的孩子磨拭着钝化的刀 迎风一击的瞬间 一只蝴蝶的翅膀突然断了 一个经过海原的红衣僧人 点燃一盏酥油灯 念叨着神秘的语言 ——康巴,西藏。

康巴,西藏 陇东的天都山啊 请让马蹄声轻些再轻些 别让高原上的康巴人梦见风雪中的祖先 ……逐狼、牧马、盟血、飞箭的木雅人噢 那些陶器的碎片上留下的是谁悲伤的泪痕 一片苜蓿地 这里埋藏着大地深处遥不可及的致命的力量 但四月的雪水浇出了北地村庄一坡青青的苜 蓿草 五月的铁匠烧红了打铁的炉灶 一把镰刀看见了苜蓿粗壮的腰 六月幼小的千里马哟 请停下来加些赶路的脚力 这是一块待嫁的苜蓿地 野蜂群繁殖着爱情的蜜 十月的白露在一个孩子的眉骨上凝成了霜 苜蓿说:明年的四月你会老吗? 黄羊滩:幻觉 黄羊滩,贺兰山遗忘的孤儿 坍塌的狩猎场 让一群黄羊惊慌失措 那盏西夏的马灯唤醒了磷火 那片摇晃的月光吹露成霜 而我住在离西夏王陵不远的地方 一座戈壁的羊圈旁 我已驯化了 一只调皮的野羊 乌 鸦 这个被遗弃的夜行者 黄昏的草坪上 有两个黑点 它们的红嘴唇 让落日的阴影 更加昏晕 仿佛还有一个黑点 它来自 深山女巫的身旁 在你的幻觉里 越飞越远 塔尔寺:一枚落叶 一枚落叶打在头顶 一百零八颗露珠打湿风尘的面容 塔尔寺 金碧辉煌的殿堂之侧 一棵树诠释着秋天的内容 此时 如果一匹马在黄昏里奔走 如果一个人在沉思中仰望 瞬间的坠落中 你会听到 十万狮吼迎风而来 十万狮吼 十万般若诵 让广大的安多在风雪中享受安详

急!有关赞美宁夏或赞美银川的对联……快

区内外名家赞美银川的部分诗词歌赋当中有些诗词可当对联用银川信是米粮川,秋实如云喜报连。

不闻舟子破翻下,来庆农民大有年 凤城新景随想马启智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

天蓝蓝,水茫茫,风吹芦花鱼米香。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凤城这边,独领塞外好风光。

还湖水灵气,造化新街区。

区市共圆,大梦银川在朔方。

定风波·吟宁夏张璋 九曲黄河一大弯,横空驰骋贺兰山。

塞上江南天地阔,阡陌,苍天独赐米粮川。

昔日烽烟边塞乱,肠断,江山易代换新天。

回汉心连情意重,堪颂,再吟边塞唱新篇。

宁夏咏马骏廷 莫言塞北总荒凉,巨变沧桑画意长。

两座名山驰骏马,一河黄水育丰粮。

清平东奏风情美,改革歌传岁月香。

力跨长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竞辉煌。

凤城雅集感赋刘征代代风骚各有天,长河旭日竞千帆。

他年班马传诗史,愿著新声起贺兰。

银川抒感杨金亭 铁骑悲茄识贺兰,秋见吹鬓到银川。

夏王陵墓颓残瓦,绝塞城乡杳战烟。

沙绿稻田河套富,草肥漠野马蹄欢。

花儿唱彻关山月,诗兴撩人上碧天。

咏银川陈文林 银山银海汇银川,九曲黄河龙此蟠。

时聚庆云来塞北,日新佳景赛江南。

凤回陇岫林花茂,春驻贺兰羊马欢。

古道驼铃引游客,行行白鹭唤欣看。

赞银川徐子芳 凤城山水带春栽,塞上江南锦乡裁。

历历晴川芳草绿,腾腾红日晓云开。

通都大邑金霞动,流水高山丹凤来。

入夜霓虹天外落,贺兰佳气满楼台。

银川秋谢荣贵贺兰山下稻金黄,羊壮鱼肥任品尝。

硕果盈枝红若火,还多秋菊袭人香。

海宝塔寺邱相国高杨塘苇掩僧门,宝塔接天差几寻?董老歌声传四海,游人咸集竞登临。

登银川南关清真寺刘文卿 寺塔巍然接雷汉,秋风送爽白云飘。

贺兰西障沙尘隔,渠道南来稻粟饶。

俯瞰车流声滚滚,高翔机阵势滔滔。

于今四海一家日,百族同心跻舜尧。

贺兰山岩画沈鹏亦神亦怪亦疑人,昔日山坡绿草茵。

扬首弥高岩石上,至尊端是太阳身。

西夏王陵王春霖一代枭雄大业休,宫墙喋血有深忧!缘何旦夕王朝毁,只剩荒陵土数丘? 西湖公园秦中吟 朔方亦有小西湖,水色天光景象殊。

兰岭血融成洁质,黄沙水洗任云浮。

秀钟万倾风难化,灵毓一方意易舒。

玉阁琼楼栖飞鸟,人游到此若仙都。

塞上春雨秦中吟 朔方好雨总来迟,三月方垂碧玉丝。

勤洗尘埃天亮丽,漫滋草木色萋迷。

露凝秀叶呈珠串,虹挂琼蜂系梦思。

一自心田淋湿后,激情涌起俱新诗。

...

描写宁夏美好诗句

宁夏以北 宁夏以北.沉睡的马蹄声荡起大漠孤烟 包兰铁路两侧,一边是青草,一边是沙石 仿佛额济那牧民的一对儿女,相互拥抱 比青草更青的是蓝天 比沙石更白的是羊群 一声悠远的蒙古长调啊,黄昏的奶茶愈来愈浓 谁把一袭黑夜的愁肠慢慢咽下 谁把四月的羔羊抚养长大 而不远处,那一双闪烁的绿宝石 是一只求偶的孤狼的悲哀 宁夏以北.胡笳一曲源头来 旅人的忧郁穿过青草的手掌,打马而去 我远方的蒙古姐姐 今夜空旷的行囊里,唯有 思念的马头琴轻轻响起 宁夏新赋 黄河远上,白地朔方,水洞猿人脱蛮荒,贺兰岩画韵味长.匈奴牧马,蒙恬夯土筑边墙;你争我夺,弟兄姊妹也死伤.猎猎西风嘶战马,漫漫古道黄泉路.回乐峰前怨羌笛,杨郎三关寡妇哭;沙场鏖战几人回?血流五原埋忠骨,秋风萧瑟西夏墓!留下一百零八塔,前人点将后人数.道游牛首山,佛卧须弥窟,真人传教纳家户.中兴灵州唐王肃,天骄陨落西海固;康熙泛舟黄河上,仓惶出逃马屎肚.植柳左公,行医皇甫,通智开闸放水,郭守敬白马拉缰,赵将军弯弓塞上,俞翰林皇宫说书,夕阳残照董家府!岁去年来,秦渠汉延稻花香,唐徕惠农民兆阜;仙家说江南,黎民自夸富;天下黄河富宁夏,新中国天翻地覆! 六盘山下,西部古都;毛公望断南飞雁,董老海宝题诗篇.豫海军号,三军会师将台堡.寇去匪逃,漫坡花儿醉回乡.今朝修建包兰路,明朝开辟宝沙湖.凤凰城里煊人眼,立交桥上客迷路.七十二湖现塞上,三纵四横提高速,银鹰顷刻入长天;小巨人商海起步,铁龙沙坡画卷舒.煤出贺兰山,钽丝世界殊!河东园区打基础,黄河大桥贯东西,五湖四海变通途.唱不尽的幸福歌,说不完的新鲜事.文人作诗,雅士鸣琴,农夫批红抹绿,工人送来夜明珠.镇北堡拍摄大片,招商引资筑新路,西部开发迈大步!继往开来,六万里深情沃土,五十年辉煌成就;地区要争先,部门讲发展;不到长城非好汉,只争朝夕谱宏篇! 赞美宁夏塞上江南稻米香,中宁枸杞补身王.苇海沙湖风光美,候鸟万只一起翔. 宁夏咏马骏廷莫言塞北总荒凉,巨变沧桑画意长.两座名山驰骏马,一河黄水育丰粮.清平东奏风情美,改革歌传岁月香.力跨长城欣浩瀚,前程步步竞辉煌. 宁夏赋 李东东宁夏,祖国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区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壮美,回汉共处其风情迥异.历史悠远,沐千载风雨;文化蕴藉,有雄才济济. 宁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黄河赐予.秦皇一统,设郡北地①,斥兵屯垦,兴修水利;汉武两巡,大举移民,引黄相济,成于汉渠.安史乱中,玄宗迁蜀,太子李亨,灵武登基.更有党项英杰元昊,羁縻西北诸部,立国谓西夏,定都兴庆府②.夏之国土,凡两万里,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并雄宋辽金,几近二百年.大宋征夏,虽遣良将名臣,然以多败少,终未奏凯.至蒙古铁骑横扫,元灭西夏,夏地安宁,遂称宁夏. 我宁夏,虎踞龙蟠.北有贺兰,南有六盘.长忆岳武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怀激烈③;仰止毛泽东,提雄师攀越六盘峰巅,天高云淡.塞下秋来风景异,宁夏自古征战地.长城万里长,宁夏逾千里.沿边设九镇,两镇在夏地.其关其堡其塞其障,记前人征战惨烈辉煌,书今日考古旅游华章.西吉将台堡,当年红军长征会师地,今朝游人寻访红色旅;银川镇北堡,昔日明将戍边屯兵营,今为遐迩闻名影视城. 今我宁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绿,南山雄险.天下黄河富宁夏,祖先遗泽两千年.西北大漠孤烟,春风不度;宁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辈黄河车水,白马拉缰④,后人高峡筑坝,临波徜徉.最叹银川平原,独拥大湖千顷,西有贺兰屏障,东赖黄河滋养.阡陌纵横间,白杨参天;河湖湿地中,芦苇成荡.宁夏有五宝,红黄蓝白黑.红为枸杞子,黄为甘草药,蓝为贺兰石,白为滩羊皮,黑为太西煤.近年深度开发,大作增值文章,生态环保产业,思之前途无量. 今我宁夏,地灵人杰.前有俊彦,后有栋梁.廿世纪,抗日英烈抛颅洒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场卫士肝脑涂地护家园安康⑤.建设者,前仆后继五十春秋,赢来塞上锦天绣地;文化人,各领风骚诗文书画,高歌时代华彩乐章.宁夏虽小不自小,小而要办大文化.君可见,西夏文化神秘,黄河文明古老,回乡风情浓郁,移民观念开放.前有《牧马人》扬鞭奋蹄,后有“三棵树”植根沃壤.君可见,塞北代有才人出,风流不让东南方.戏剧才戴梅花冠,文学又摘鲁迅奖.更有大篷车下乡送戏十八载,襟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今我宁夏,奋起登攀.富民兴邦,志存高远.宁夏有其志,建设大银川.上承古人,不废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孙,更筑现代高原湖城.宁夏有其志,改变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苍凉农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战略拉动乡村致富.放眼宁夏从头越,放眼宁夏路正长.君可见清真寺泱泱数千,风格别样;君可见商住楼拔地而起,遍布城乡.君可闻回乡花儿百年,蜂飞蝶舞;君可闻汉地秦腔千载,激越高亢.宁夏远处江湖心怀庙堂,宁夏偏居内陆眼观八方.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非;扩大开放,知来者之可追.更历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宁夏腾飞. ①秦朝在今宁夏南部设北地郡.②兴庆府,即今银川市. ③岳飞为抒发平定边患壮志而作《满江红》,使贺兰山名扬天下. ...

急求关于宁夏的唐诗宋词

一。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他在写作 《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

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征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光明磊落、治学严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高度,故 《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和岳飞本人的高风亮节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传颂,很少有人怀疑 《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第一个对此提出怀疑的余嘉锡,他在 《四库提要辨证》中提出了两点疑问;此外,从 《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

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 《家集》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

岳飞既然有 《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本事,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 《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

第三,如果 《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是影射明朝的什么事体呢?如果撇开 《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李安则针对孙述宇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可知是在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

岳飞30岁时,正掌朝廷方面大权(公元1133年),“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 《满江红》词”;而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

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同。

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

二。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三。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唐·白居易《宴散 展开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句

不到黄河心不死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关黄河的成语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句谚语用来比喻那些行事倔强固执的人。

它最早肯定是起源于黄河岸边的村落,地理区域性非常强,而后随着人员迁移和文化交流而流传到其他非黄河流域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一句人们熟知的谚语,说明受冤枉后的无奈。

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 这句谚语指的是黄河水浇灌了宁夏平原的大片农田,使之物产丰美,人杰地灵。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开始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黄河沿岸的中卫县、青铜峡、银川市和石嘴山等地相继推出黄河漂流、沙漠探险、沙湖观鸟和农业观光等十余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使六大景区的旅游收入达到宁夏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

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银川银川银川,为什么叫银川?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

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

《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

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

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

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

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

“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

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

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银川的来历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

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

《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

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

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

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银川凤凰碑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

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

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

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

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

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

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

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

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

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

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

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

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

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

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

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

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

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3] 地名由来“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

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

《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

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

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

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银川凤凰碑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

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

“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

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

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2] 凤凰城...

银川银川银川,为什么叫银川?

正式是从民国时期用‘银川’这个名字,有几种说法:1、地名迁移说,西夏时期的李继迁出生于银川寨这个地名,便把这个地名带到宁夏2、明清朝时期,银川市湖泊众多,文人墨客登山贺兰山遥望银川,看到波光粼粼的景色,把银、川二字用在诗词中,时间长了,便形成地名。

...

毛泽东的最好的诗词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

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清平乐 六盘山》 目前能够欣赏到的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手书共有五幅,但被书法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的《清平乐·六盘山》。

欣赏这幅作品可以看到,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刚柔共济,字体瑰丽参差错落有致,笔势浩畅飘逸宛若行云流水。

毛泽东在这幅《清平乐·六盘山》词后题注:“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

多年来,许多人都在猜想这位“宁夏同志”是谁,是如何请毛主席书写这首词的。

在宁夏就有几种说法,而且见诸报刊,以讹传讹。

八十年代为原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当秘书的喻通听黑伯理讲过当年通过董老请毛主席书写《清平乐·六盘山》的有关情况。

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会议厅分别由各省、自治区自己设计布置。

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场所,宁夏厅作为与外省区交流的一个窗口,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宁夏厅的布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

黑伯理任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他刚从北京调宁夏工作,对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工作非常热心。

在制定方案时,许多同志提出,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六盘山,并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已在全国人民中广为传诵,最好的方案是用宁夏独有的贺兰石雕刻上毛主席亲笔写的这首词,再配上一幅毛主席长征过六盘山的画,这将是对宁夏回汉各族人民极大地鼓舞。

这一方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批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赞同。

当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负责布置会议厅的黄文奎、王晓风同志先后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查找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词的手稿。

查了好几处,没有找到这首词的手稿,据说当年毛主席过六盘山时是在马背上吟成的,很难找到这首词的手稿。

他们又从能够见到的毛主席手迹中找字拼写这首词,拼字不仅找不全,拼出的字之间也不连贯。

布置会议厅的同志十分着急,提出只能由自治区领导出面请毛主席亲笔书写。

自治区领导感到为难,还把有这种想法的同志批评了一通。

之后,董老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全文如下:“主席:我受了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之托,他要我转恳你把你在六盘山作的清平乐词写一纸给宁夏,那里的同志将把他刻石立碑于六盘山上以留纪念。

受托很久了,总觉得这样的琐事麻烦你太不应该。

日前,宁夏来信催问,无奈,只得请你原谅,费神随笔一挥为盼!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你的诗词十九首中录出清平乐一词如另纸供阅,以省记忆!此致敬礼!董必武(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董老在另一纸上工笔录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董老信中提到的“宁夏自治区人委一位同志”,就是时任自治区人委秘书长的黑伯理。

1961年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开会之余,于9月8日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一词。

《清平乐·六盘山》词中有一句,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旄头漫卷西风”,毛主席书写时改为“红旗漫卷西风”。

并复董老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

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毛主席在董老给他的信竖排末行左上方用铅笔批注“已办”。

董老从庐山回到北京后,申德纯打电话告诉...

宁夏银川这个名称的由来?

今宁夏银川地区,古为灵州、兴州和朔方属地,史书中曾以“灵夏”、“银夏”、“麟夏”、“银麟”泛指过今宁夏和陕北地区,宁夏早就与“银”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这是因为至少从南北朝到唐代时期,今陕西省与今宁夏毗邻的陕北地区在地名上就被并称连呼过。

特别是北魏间,在陕北设立了夏州(治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乡),北周间又曾设置过银州 (在今陕西省横山县境东),到唐朝时又改名为银川郡。

此外,隋唐时期还在今陕北地区设置过夏绥银宥节度使。

唐代,今陕北地区成为党项羌族拓跋氏的割据势力中心地带。

而到宋朝,陕北更是宋与西夏争夺交战的主要战场之一。

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银州(银川郡)城被西夏军攻取,元丰五年(1082年),宋军又于永乐城旧址(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重新修筑一座新城,取名“银川寨”或日“银川城”,此城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宋夏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于是当时和后来的一些史书便把古夏州、古银州与古银川城联系起来而泛泛呼之,从此,银与夏就彼此相连,密不可分了。

到了明朝,在一些名人、官员先生们的笔下,为了表达抒发怀古之幽情,托古之雅趣,有时别出心裁附会古意,有意识的以夏州含射宁夏,而同时亦以银州或银川来隐喻兴州与后来的宁夏城(今银川市)。

如明按察副使曹琏的《西夏形胜赋》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翳夏州之大郡”。

此“夏州”谓何?结合文题来看,文章所谓夏州,就是指古西夏,也是指明代宁夏镇城,因为文内所提到的,“带河渠之重阻”,“水旋绕如环雍”,“营兴广武”,“园开丽景”,“灵武秋高”,“蠡山之云”,“贺兰晴雪”,“汉渠春涨”和诸如花马池、鸣沙州、应理州、平虏城以及昊王陵等地名都在宁夏境内,可见此文以夏州代指兴州即今银川市。

又如在山西省《永济志》中所载《重修河渎海神庙记》的记文中,所提到的捐修人郭之琮曾任过宁夏巡抚。

而记文对此载述是:郭之琮“开府银夏”,显然又以“银夏”指代明朝时的宁夏和宁夏镇城。

明朝还有一位宁夏巡抚王崇古在《北风行别总戎吴西台》的诗中,也有“三年肩我靖朔银,九秋驱驰丹心竭”的句子,这里又以“朔银”代称明疆宁夏和九边重镇的宁夏镇城。

朔,显然指宁夏全境;银,则具指镇城了。

看来明代人正在逐渐把以“灵夏”、“银夏”、“朔银”和“银麟”指代古西夏和宁夏镇的大范围,逐渐向具指镇城(宁夏城)的点上转移与缩小。

这时在诗句、文章中所提到的“银”和“夏"等字和词,还基本泛指宁夏全境,尚无明确的地名意义。

终于,在明朝后期,坐镇指挥西北四大军镇的三边总督刘敏宽,在他所作的一首诗中首次带来了突破。

他在《秋日杨楚璞中丞抚临良唔长城关四首》之一中曰:“楼台矗矗冠层峦,无限华夷树大观。

缥缈烟霞随剑履,横斜星斗乱旌干。

须凭驼岭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

函谷玉门堪鼎足,金城百二入安澜。

”刘敏宽,山西运城人,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绥巡抚升任陕西三边总督,开府固原(今宁夏固原市),节制延绥、宁夏、甘州和固原四大军镇兵马和统一指挥西北各战区的战守军务。

这首诗应是他在担任三边总督时,由固原赴花马池(今盐池县)执行秋防阅边任务时,在长城关(为明花马池城东门外长城关门)上西眺贺兰山下宁夏镇防区的即兴所赋。

诗中所提到的“银川”已不是以古银州或古银川来进行隐喻射比古兴州和宁夏镇城了,因为诗句写到了河套,并与贺兰山同时出现,所描写的长城或黄河就如同两条带子,不仅“遥带”着“银川”,而且还“挹”注着“贺兰”。

所以从诗句与整个诗意来看,诗中的“银川”,已实实在在是在确指宁夏银川平原或宁夏镇城了。

这也不难看出,直至明朝后期,仍然没有以“银川”确指镇城,所以镇城之内也没有出现以“银川”命名的情况发生。

就连文人们最喜欢在书院的命名时,采用怀古的做法也没有出现,当时镇城的书院分别命名为养正、揆文和朔方等名字。

清代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开始纷纷看中“银川”一词,并渐渐在宁夏大地上广为使用,又从河西灌区慢慢收缩而具体定位到宁夏城的一点上,最终完全成为这座古城的别名和代称了。

清代宁夏府隶属于甘肃省管辖,府城即今银川市。

在历史文献中,首次以“银川”代称府城,见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宁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汉渠暗洞落成》的诗中曰:“河流运行汉唐中,双拖百练舞长虹。

唐徕西绕兰山麓,汉延绵亘唐之东。

……曾闻河源来自天,一曲伏流路几千,或是天公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

”在王全臣之后,较早使用“银川”射夏城的是通智,他是清廷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宁夏主持修凿惠农、昌润二渠。

七年 (1729年)渠成,他亲自撰写了《惠农渠碑记》,碑文一开头就写到:“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而北……。

”立碑应在渠成放水之时,可知,宁夏古城以“银川”代称,真正出现在清康、雍之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556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