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的诗词歌赋

有关孝的诗词歌赋

求古代赞美父亲的诗词歌赋,要古代的!

清]宋凌云《忆父》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

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

《北郭闲思》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孝敬父母的古代诗句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对于孝,我国古代有许多的诗词歌赋在赞美它请收集2--3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韩诗外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氏子 作者:韩愈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篇一:清明节 作者:飘在云中央 轻盈,醉在这无助的尘世 点一烛清香 膜拜一生的寂然 闪烁间 回忆打开,排山倒海 层次分明的年轮 回应着无情的钟声 清明的泪眸,清明的心灵 在清明节里,静默,安心 篇二:清明节的哀思 作者:流波艾菲 没有比被每一个人牢记 更盛大的祭礼。

没有比被人民永远缅怀 更崇高的奠仪! 你的碑文是 人民铭刻于心的 你的丰功伟绩, 气壮山河的壮举。

抑或平凡中的点点滴滴 却因为你真情的浸润, 璀璨如星 光彩熠熠。

我用灵魂 虔诚的抚摸 你短暂却永恒的生命 凝聚成的文字, 每一次触摸 我蒙昧的灵魂都如经历 脱胎换骨的洗礼; 我被欲望荒芜的良知 都在接受刑罚与拷问。

所有洁白淡雅的花朵 都应堆簇在你的墓前, 这是你风华的延续, 这是你音响的凝聚。

所有悲悯的心灵 都应接受你的检阅, 即便是伪善的凭吊 那也是敬畏, 那也是卑微 在高尚面前的惊惧畏缩。

站在你的墓前, 我感知着我的心在滴血! 慨叹苍茫的天穹 谁的堕落 让你们的荣光 为他们的腐败陪绑? 是谁的糜烂 让你们的风华 为他们的罪恶殉葬? 篇三:又是一年清明节 作者:王情水 又是一年清明节 天沉沉 雨蒙蒙 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 苍天泪 微风凉 心潮湿 天地两行路 泪行行 结相思 杨柳绿丫渐出头 延续着 昨日落叶的 轮替 杏儿花枝满头 浅淡的 白粉色 花瓣落满地 延续着 花开花落的 生息 白茫茫 寄哀思 今非昨 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与幸福 可天地同笑 篇四:祭奠清明节 作者:邢哲平 古老的祖先定下了这个特殊的节日, 祭奠所有的故人。

使他(她)们在天堂那边不要孤独, 不管是自己亲人祖先还是革命的烈士。

他们曾经走过的土地, 血脉仍在延续。

你们的事迹, 你们的历史,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此时荒原的坟墓上插满了鲜花, 烧尽了纸币。

愿你们在那头不要在贫穷, 不要孤寂。

泪水洒满了记忆, 光荣飘满了思绪。

我赞扬革命的烈士, 你们留下了坚强的意志。

中国的军魂, 影响深远,永不停止。

我思念已故的亲人, 泪水淋湿了双眸。

你们的劳累,我们的幸福, 永远联系在一起。

篇五:清明节(组诗) 作者:简易 土之下 土之下,那是阴界 里面住着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极乐世界 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闭上眼睛,进去 绕过一场葬礼 让一些泪和纸灰 飘起来 土之上的人 不能停止怀念 不相信人真的已经死去 想,他们是去了异地生活 在地下保佑我们 念叨我们 清明 清明节 其实不清明 雨纷扰,雾隐隐 一米外,见鬼骑墙 路上,风佛动白幡与蝶灰 白头荻花,招摇 水涨水落,泼墨春天 清明,不清不明 巫咒,从发霉的蒲坐 不断渗出,漫过三月 语无伦次地诅咒着明媚的诗地 让桃花神经错乱 搅动四月的静,搅动 阴阴的黑,不清明 清明雨 细细的丝 密密麻麻的斜织着 忧伤 不安的灵魂飘动 看不见黑色的睡眠 被雨分割成 泪眼 澹泊的清明 心情沉潜,宁静 在词根里视而不见 做一座山 风来岿然,狗吠无惊 让泪水,在隐忍中闪烁 让巫咒,溺于无声俗尘 雨过,天就会清 篇六:清明节 作者:超哥 清明的雨 慰息着逝去的身影 人的泪 这天 也只能作为花瓣 点缀着哀伤的风景 春的开始 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制造生命的人 脱去衣服 思念 变成点燃的一团烟 闻着春的味道 想起奶香味 想起喂奶的母亲 也许祭奠故人就这样开始的吧 清明节 烧糊的那些图案 飞到该去的地方 能当饼充饥 能当屋住 烟 在这天 是一座很长很长的桥 篇七:清明节是一场适时的雨 作者:笨拙的企鹅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以清明的名义 自周朝开始洒浴 秦汉唐宋元明 代代延承有序 诗词歌赋留下轨迹 使之在民俗的园圃里 灌溉流域 清明节是-场 适时的雨 春天的树苗-棵棵 被它沐浴 抽芽发绿 一代传一代 灌注在千家万户的田畴里 防蛀防腐 浸泡出粒粒优良品种 等待春风启迪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一束束白菊揺曳着 雨的愁绪 一个个魂灵在枝头上哀泣 把时间拽留 倒转的时间带我们后移 踩响满地的碎银 我们随时间转身 与亲人相互视凝 眼里的雨洒落一地 篇八:清明节,怀念父亲 作者:乡土诗人 清明时节 雨纷纷 一个普天下祭奠先人的日子 漂泊的心突然离您很近很近 很害怕一种痛彻心扉地哭泣 坟前的野草已经等待异乡归来的游子 十年的离别 一日的泪水 轻轻走近您的土地 生怕惊动您沉淀的梦乡 十年的沉睡啊 泪如雨帘 黑发间白发增添 跪在您的坟前 心也是千疮百孔的痛 幸福的日子在哪里 童年的记忆在哪里 父亲啊 您在安眠的土地深处 可曾 感知我刀割的心痛 可曾 倾听我泣零的话语 向您表达已是很奢望的事情 向您诉说也是很无奈的情愫 阴阳两隔 情深意切 天地之分 父爱如山!

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

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fu】 赋endow with;tax;ode;赋(1)赋fù(2)(形声。

从贝,武声。

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

本义:征收)(3)同本义 [tax]赋,敛也。

――《说文》赋,税也。

――《广雅》厥赋惟上上错。

――《书·禹贡》。

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

――《法言·问道》而令贡赋。

――《小司徒》。

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4)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5)缴纳赋税 [pay taxes]讼者平,赋者均。

――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6)又如:赋金(交纳税款)(7)给予;授予 [give to;confer]出高库之兵以赋民。

――《吕氏春秋》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汉书·平帝纪》公属百官,赋职任功。

――《国语·晋语》(8)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9)做诗 [write poems]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唐·王勃《滕王阁序》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0)诵读;吟咏 [sing]不歌而诵谓之赋。

――《汉书·艺文志》公入而赋。

――《左传·隐公元年》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12)陈述 [state]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宋·姜夔《扬州慢》(13)通“敷”。

颁布 [issue;publish;proclaim]明命使赋。

――《诗·大雅·丞民》(14)又赋政于外。

赋(1)赋fù(2)田赋;赋税 [feudal land tax;taxes]以九赋敛财贿。

――《周礼·太宰》薄赋敛,广畜积。

――汉·晁错《论贵粟疏》(3)又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4)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5)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

关于花椒的诗词,歌赋,谚语,俗语等等

俗语: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刘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

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

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三峡花椒”的传说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

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

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

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

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

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

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

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

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据《武阶备志》记载:红女祠初建于唐代。

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劳善良,名叫红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灵手巧,剪鸟能飞入云端,画花会引来蜂蝶。

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无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

日子长了,红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楼去问问婆母,我想看回亲娘,让去不让去?”小姑子捎话:“娘叫你种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

”红女就天天早出晚归去种。

谁知种完后,婆婆却改口说:“叫种南山,谁叫你种北山?”逼红女一颗颗捡出来改种到南山。

红女就每天跪在地里,边捡边哭诉,感动了观音菩萨,立时:遮天盖地的寒雁、喜鹊、鸽子,都来帮她捡,改种到南山。

婆婆又说:“等菜籽花儿遍地开了,满山黄了,花椒红了,纺断铁锭再去。

”红女就白天劳动,晚上纺线,不住地哭着。

忽然看见穿红肚兜的善财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词,一眨眼锭儿就断了。

婆母觉得奇怪,自言自语道:“莫非谁在暗中帮她,一哭就帮,一哭就了事?”便不怀好意地说:“你爱哭就哭满三缸眼泪。

”红女一听,越想越伤心,不由泪如连珠,哭着哭着,哭困入梦时,天空出现了脚登祥云的龙女,她飘然而来,给她拭泪,把泪水用手指对着三口缸轻轻一弹,缸就满了。

红女梦醒一看,缸真的满了。

婆母翻着白眼,瞪了大半天说:“去!”。

谁知语音未落,小姑子又拿来一根铁扁担,让她担断了再走。

红女无奈,跳崖自尽。

坠崖时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红女随风飘落于五凤山麓石岩洞中(现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黄龙伴护。

王母知女转世,特使云霄、琼霄、碧霄迎接红女复归碧落,红女说:“我久居俗世,人间多灾多难,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间拯救万民。

”王母恩准,三霄助红女福佑四方,后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萨永坐水濂洞。

后来,人们发现,在五凤山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苗。

这种因红女点种而得名的大红袍花椒,具有叶青、皮红厚、口黄籽黑、油重味麻、香鲜等特点 很久以前,有位美丽孝顺的女孩姓花名娇,为救治重病的父亲上山找药.路遇一白胡子老者指点,攀越只有老鹰才能飞过的悬崖绝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荆棘丛林,以及经受饥饿与孤独,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从虎豹护卫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种香料,将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亲.可随着患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损坏,善良且孝顺的花娇从此立志不嫁,修炼成仙化作香料树,拯救了病中之人,让其重获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变把这棵树叫做花娇.随着时间的流逝,花娇的故事广为流传,花娇渐渐变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为漂亮的花娇在修炼时,历经岁月和风霜的洗礼,让她变成了麻子.传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极了.于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开来. 花椒古今(...

关于清明的诗句,十首.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有关养老的诗句

宋人有首无题诗:劝君莫恼鬓毛斑,鬓毛斑时也自难;多少朱门少年子,被风吹上北邙山。

这首诗说,人老了不应有烦恼,一个人能活到老年,实属不易,应当高兴。

有多少有钱人家的少年子弟活不到这个岁数,就被埋葬于北邙山了。

任绣怀写的《看红叶》:放棹西湖发浩歌,诗情画意两如何。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这是一首为老人扬眉吐气的诗。

不要以为老了就无所作为,老了也可创造业绩,老有所学,老有所成,山到秋深红更多。

古代留下许多敬老的警世名联: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这副对联警告人们,连老人都不孝顺,却去求神拜佛,如果真有神仙的话,不怪罪才怪呢。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有些人,老人在世不敬老,死了却厚葬之,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罢了。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以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联中把历来婆媳、母妇、夫妻、父子的感情关系写得惟妙惟肖,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拿出爱女儿情的一部分去待儿媳,拿出对妻子温顺之情的一部分去爱护双亲。

别娶了媳妇忘了娘!...

求有关棋的诗句或成语

所用成语: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

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棋逢对手: 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诗酒风流: 作诗饮酒。

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词言义正: 词:言词,语言。

义:道理。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歌莺舞燕: 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

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

骚情赋骨: 指文人的情调与风骨。

======================================《七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琴遇知音有断弦,棋逢对手久周旋。

书读万卷方觉少,画绘千幅始道难。

诗酒风流常快乐,词言义正偶威严。

歌莺舞燕多交友,赋骨骚情共著篇。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琴遇知音有断弦,中平中仄仄平平(韵)棋逢对手久周旋。

中平中仄中平仄书读万卷方觉少,中仄平平中仄平(韵)画绘千幅始道难。

中仄中平中仄仄诗酒风流常快乐,中平中仄仄平平(韵)词言义正偶威严。

中平中仄中平仄歌莺舞燕多交友,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赋骨骚情同做篇。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53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