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诗词

游北京诗词

有关北京的诗句有哪些?

1、送房元直赴北京唐代:严维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岐未断归家目, 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2、送崔十一弟归北京唐代:李嘉祐潘郎美貌谢公诗,银印花骢年少时。

楚地江皋一为别,晋山沙水独相思。

3、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唐代:刘禹锡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4、送幻群法师唐代:周贺北京一别后,吴楚几听砧。

住久白发出,讲长枯叶深。

香连邻舍像,磬彻远巢禽。

寂默应关道,何人见此心。

5、寄新头陀唐代:周贺见说北京寻祖后,瓶盂自挈绕穷边。

相逢竹坞晦暝夜,一别苕溪多少年。

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

青城不得师同住,坐想沧江忆浩然。

6、送错公、栖公南游唐代:齐己洪偃汤休道不殊,高帆共载兴何俱。

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

7、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唐代:钱起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8、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唐代:刘禹锡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8C%97%E4%BA%AC...

描写“北京”的诗句

描写“北京”的诗句有: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 意》3.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4.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5.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齐己《送错公、栖公南游》北京历史上曾叫过幽州、涿郡、幽都、南京、永安、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顺天府、京师等。

《登幽州台歌》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登幽州台歌》赏析: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夏意》赏析:“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梦觉流莺时一声”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和乐天洛下》原文: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原文:年壮才仍美,时来道易行。

宠兼三独任,威肃贰师营。

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

云旗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汉月随霜去,边尘计日清。

渐知王事好,文武用书生。

《送错公、栖公南游》原文:洪偃汤休道不殊,高帆共载兴何俱。

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

去北京旅游的散文诗

天安门广场 前门北望豁然宽, 风吹桅杆红旗炫, 城门楼上闪金光; 主席慈容观宇寰。

人民会堂映朝阳, 历史博物接松浪; 纪念堂里人肃静, 丰功伟绩世流芳。

北海 荷叶微动鱼儿袭, 白塔倒影湖波漪; 瀛洲依旧绿茵伴, 画舫移过柳堤西。

景山 清兵破关闯王走, 老槐曾系帝皇愁; 谁人凭吊亡国恨, 长廊信步乐无忧。

故宫 三朝故都元明清, 飞虹凌霄紫禁城; 皇权威下有巧匠, 殿宇楼台比天宫。

颐和园 风过波起荡绿萍, 水畔飞鸟入花丛; 万寿山影湖中碎, 楼台时隐烟柳中。

桥似玉带架飞虹, 回廊九曲卧波亭; 画舫不渡石刻成, 茶道新艺玉箫声。

居庸关长城 朝露淡雾轻车行, 旧貌新颜有无中; 自古山路走崎岖, 今朝大道驰宽平。

一阵急雨过秀峰, 几堆红叶点青岭; 秦月依旧照雄关, 长城万里舞苍龙。

...

描写“北京”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振旅北京回 唐·赵冬曦——《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2、蹉跎在北京 唐·韦应物——《沣上寄幼遐》3、北京关路赊 唐·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4、天心寄北京 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5、惟寄东都与北京 唐·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6、自东都留守授北京留守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7、北京一别后 唐·周贺 ——《送幻群法师》8、见说北京寻祖后 唐·周贺——《寄新头陀》9、北京丧乱离丹凤 唐·齐己——《送错公、栖公南游》10、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 冯子振《鹦鹉曲 序云,白无咎有鹦鹉曲云,侬家鹦鹉》11、郑仅赴北京户曹 宋·苏轼——《中秋月寄子由三首》12、契阔北京 南北朝·谢灵运——《答中书诗》13、发轸北京 魏晋·陆云——《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14、遗思北京 魏晋·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15、再唱《东京与北京》现代·老舍——《向日本话剧团献诗 东京》16、修水七年留北京 宋·方回——《送汪以南教授》17、车从赏春来北京 宋·邵雍——《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18、过故东京到北京 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19、暂为北京客 明·楚石梵琦 ——《春日花下听弹琵琶效醉翁体》20、北京虽有中秋月 明·韩邦靖——《圣上西巡歌(八首)》21、北京正在天之中 明·刘溥——《赋得涿鹿送丘伯纯还姑苏》22、南省迢遥阻北京 元·倪瓒 ——《送杭州谢总管》...

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

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

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

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

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

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

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

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

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

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

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

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

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

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

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

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

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

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

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

天为阳、地为阴。

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

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

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

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

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

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

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

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

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

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

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 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

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

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

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

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总共仅有零点零七秒钟。

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

封建统治...

独有玉泉寺整篇(找出描写独游的诗句)语文类型

独游玉泉寺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朝\代】 【诗文】: 云树玉泉寺,肩舁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能体现出独游的是第二句“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能表现出独游看到的景致的是第三句“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 祝快乐。

描写北京故宫的诗句有哪些?

1.《太庙》年代: 清 作者: 乾隆左庙遵古制,未遑右社筹。

入京神主奉,于沈故宫留。

别现三官祀,閟堂一律修。

五朝藏册宝,名实正相投。

2.《登凤凰楼再依李白凤凰台韵》年代: 清 作者: 乾隆谪仙当日事狂游,槌碎黄鹤夸风流。

有无较版则且置,格高兴逸吞山邱。

故宫登楼名偶似,远眺欲见蓬瀛洲。

陡思我祖开创艰,守成予责增惕愁。

3.《次韵陆友仁吴中览古》年代: 元 作者: 郯韶赤阑桥下记停桡,细雨菰蒲响莫潮。

说与行人莫回首,故宫烟柳正萧萧。

4.《踏歌词》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5.《忆长洲》年代: 唐 作者: 许浑香径小船通,菱歌绕故宫。

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荷叶桥边雨,芦花海上风。

归心无处托,高枕画屏中。

6.《山亭宴慢/山亭宴》年代: 宋 作者: 张先宴亭永昼喧箫鼓。

倚青空、画阑红柱。

玉莹紫微人,蔼和气、春融日煦。

故宫池馆更楼台,约风月、今宵何处。

湖水动鲜衣,竞拾翠、湖边路。

落花荡漾愁空树。

晓山静、数声杜宇。

天意送芳菲,正黯淡、疏烟逗雨。

新欢宁似旧欢长,此会散、几时还聚。

试为挹飞云,问解寄、相思否。

7.《满江红 登石头城清凉寺翠微亭》年代: 元 作者: 张野翠微秋晚,试闲登绝顶,徘徊凝伫。

一片清凉兜率界,几度风雷貔虎。

钟阜盘空,石城瞰水,形势相吞吐。

江山依旧,故宫遗迹何处。

遥想霸略雄图,蚁封蜗角,毕竟无人悟。

六代兴亡都是梦,一样金陵怀古。

宫井朱阑,庭花玉树,偏费骚人句。

此情谁会,舻声摇月东去。

8.《齐天乐·碧柯摇曳声何许》年代: 宋 作者: 陈恕可碧柯摇曳声何许,阴阴晚凉庭院。

露湿身轻,风生翅薄,昨夜绡衣初翦。

琴丝宛转。

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过雨高槐,为渠一洗故宫怨。

清虚襟度漫与,向人低诉处,幽思无限。

败叶枯形,残阳绝响,消得西风肠断。

尘情已倦。

任翻鬓云寒,缀貂金浅。

蜕羽难留,顿觉仙梦远。

9.《刨冻菜》年代: 现代 作者: 聂绀弩白菜隆冬冻出奇,明铛翠羽碧琉璃。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

千朵锄刨飞玉屑,一兜手捧吻冰姿。

方思寄与旁人赏,堕地惊成破碗瓷。

10.《秋兴,三叠前韵》年代: 近代 作者: 宁调元落日孤城万柳斜,江山无复旧繁华。

故宫真有金人泪,银汉频回帝子槎。

一夜微霜飞木叶,数行清泪咽胡笳。

芙蓉生在秋江上,何事开花又落花。

...

北京故宫的九龙壁的诗词、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龙砖82块、海水、流云。

这种现象的产生。

波光粼粼的水面,临水而建的一组精巧建筑是五龙亭,五龙亭以北,天王殿西侧,有一座驰名中外的九龙壁。

北海九龙壁,高6.5米,厚1、西还各有一块“烧饼形”的瓦当,上面也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北海九龙壁的龙是有灵性的,第九条龙曾经动了起来,在正脊两侧“吞兽脊”下.2米,由七色琉璃砖瓦砌成,壁两面各有蟠龙九条,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色彩明快、日出和明月图案,香案前有一黄色的蒲团,一高僧端坐在蒲团之上.2米,长27米,同时也说明北海的九龙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数百人在虔诚观看,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原来,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给九龙壁开光,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还要归功于琉璃砖。

九龙壁运用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七彩琉璃砖,它颜色鲜艳,经久不退、龙须都动了起来,虽历经200多年风雨侵蚀,颜色依然十分鲜艳、晚霞映红了半边天际时,奇迹出现了。

有人把手帕丢到第九条龙的头部。

书中记载的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反映了中国人希望龙具有灵性。

高5米,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那么九龙壁上到底有多少条龙呢? 仔细观赏北海九龙壁,才知道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把手帕吸着不放,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

每当正午阳光掠过,光影纵横。

这样算来,北海九龙壁上总共有635条龙,就见此龙通了灵性,龙眼。

九龙壁顶呈“庑殿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龙腾海上,九条龙就仿佛动起来一样,栩栩如生,这样五条脊上就有30条龙。

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空场上摆放着香案、香炉,造型生动,是数百年来的精美建筑。

再仔细看,东,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建筑艺术成就。

建后的九龙壁雄浑壮观? 唐鲁孙在《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龙壁前佛光普照。

北海的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56年,长27米,厚1,能够保佑大地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

《前清旧王孙南北看》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北海九龙壁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古典园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北海。

其实九龙壁的龙并不会动,但是它还真的能给人飞动的感觉。

当满天祥云缭绕,仿佛要从壁上腾飞到天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展开

描写故宫的古诗词

故宫(Palace Museum,Forbidden City)故宫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

俗称五凤楼。

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

明廊相连,宏伟壮丽。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

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

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明时为皇后住所。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

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

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

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

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

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

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398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