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诗词 关于台儿庄的诗句

台儿庄古诗词 关于台儿庄的诗句

谁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板垣第 五师团和肌谷第十师团,约九个联队,侵人山 东南部。

南线日军进攻淮河之战因受中国军 队沉重打击,在淮河南岸与中国军队隔河对 峙。

北线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计划分两 路南下,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

板垣师团于2 月下旬进攻临沂时被庞炳勋、张自忠部截成数 段,3月中旬被打败,退守莒县待援。

矶谷师 团猛攻滕县,中国守军第122师设法拖住敌人 血战二昼夜,赢得时间。

从3月下旬起,肌谷 师团猛攻台儿庄。

4月3日,中国军队集中优 势兵力包围日军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 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到4月6日,取得了歼 灭日军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这是抗战开始 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追思故人的诗词

1、《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悼亡诗》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3、《七律(1937年1月红军西路军董振堂牺牲)》 邱闽泉2008年1月 高台城陷烈三千,军长振堂恨九泉。

每仗必先争赴召,长征要挡恶敌前。

打通西北诚难望,实力当年天亦怜。

彭贺后来歼马匪,英雄畅笑震神龛。

4、《七律(纪念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圆寂19周年)》 邱闽泉2008年1月 高原气霭冷萧索,雪域风霜肃岁姿。

维护统一常赴藏,关心建设不循私。

祈福摩顶民怀敬,诚祝札寺僧忆慈。

金塔哈达今献上,追思往事伴寒食。

5、《七律(1969年1月李宗仁逝世)》 邱闽泉2008年1月 当年完胜台儿庄,振奋国人亢满腔。

傀儡台前长暗痼,残枝岛后虎坡僵。

晚明大义北京去,垂艾正德回海航。

今祭小诗传赋感,归田岩醉醒佯狂。

6、《七律(纪念宋庆龄诞辰115周年)》 邱闽泉2008年1月 初放腊梅香四溢,枝头蕊露祭思撩。

少随国父推清满,长伴孤灯惦苦劳。

抗日挺身民主举,联俄联共一生豪。

荣封国母全民敬,世代永歌逐浪高。

7、《沁园春(公元712年2月12日为杜甫诞辰)》 邱闽泉2008年2月 凄苦哀夫,辗转民间,落雁成都。

访花溪步窄,草堂仰慕;填词叹惋,日月灵徂。

一代伟人,后封“诗圣”,写尽当年亡宿逋。

斟薄酒,祭长江华表,雪溅舳舻。

重读佳作霞铺。

令无数诗人肠已枯。

恨朱门酒臭,街旁冻骨;石壕破灶,风卷茅屋。

绕柱悲歌,鬼神楚恻,多样风格胜相如。

身些醉,但情浓意畅,阅线装书。

8、《七律(悼念港星沈殿霞女士病逝)》 邱闽泉2008年2月20日 天国人去驾青鸾,尘世惋惜致酒膰。

六秩英年多蓄憾,影屏难见笑星憨。

苍茫南望搔首叹,寂寞帘遮拭眼酸。

节亮风清虽曲尽,焚香长吊忆肥甜。

9、《水调歌头(1802年2月26日为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诞辰)》 邱闽泉2008年2月 雨果虽离去,佳作刻碑碣。

巴黎圣母之院,悲剧映圆缺。

舞女痴情未泯,又见钟男腾檩,丐主裹双胁。

昔日酸银幕,常教世人噎。

善真美,恶伪丑,笔如削。

小说写尽,“悲惨世界”死生约。

曾骂焚园一瞬,避害逃亡醉枕,气压浪三叠。

崇拜“冉阿让”,掩卷玉壶携。

10、《七律(看纪录片“情归周恩来”)》 邱闽泉2008年3月5日 西花厅内故人居,庭院海棠洁而腴。

汉相才华夺世冠,贤妻灵巧不名虚。

长江东去英名在,五岳依然鹤背躯。

南海波涛歌万里,北极冰玉表仙闾。

11、《雨霖铃(1641年3月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逝世)》 邱闽泉2008年3月 徐仙游记,录人间景,美胜甘酒。

山光水色幽雅,寻芳万里,长听猿吼。

步韵清风细雨,竟涤荡尘垢。

暗计算,艰行卅年,踏遍中国汝知否?! 后人整理公游记,祀馨香,感赞才八斗。

掩书作词尽兴,明日早,浪行孤叟。

五岳三河,陶冶逍遥,几唱杨柳。

望曙色,禽噪枝头,怎抵春光诱? 12、《七律(纪念苏联作家高尔基诞辰140周年)》 邱闽泉2008年4月 一生作品连城价,留待后人品味时。

“海燕”当年曾背诵,“童年”昔日忆家慈。

苍茫白雪红梅绽,电闪极光万物滋。

一百四十大祭日,名垂千古长追思。

13、《谢池春(公安局长任长霞逝世四周年有感)》 邱闽泉2008年4月 昔日英雄,敢保一方安况。

警之花,临危虎将。

芳颜慈母,义行河南岗。

气凌云,党风新创。

忠魂已去,百姓念叨坟访。

泪长流,依碑偎傍。

黄天尘罩,九州皆悲怅。

股民亏,有谁思量? 14、《声声慢(8月31日华国锋遗体在八宝山火化)》 邱闽泉2008年9月 低回悼乐,肃穆哀厅,凄然送别难舍。

十月英决果断,隐居仁者。

三八抗日老将,这一生,斗雕搏鳄。

觐去也,伴朱毛,痛饮九泉林侧。

举目颐园游舸,风景好,长思瞬平宫坷。

墨友宣朋,敬品楷书感荷。

清廉亮节淡泊,令今人,眷恋引惹。

笔已钝,倦起望天际月色。

15、《风入松(1944年9月5日张思德牺牲)》 邱闽泉2008年9月 枣园昔日悼思德,将士落巾帻。

为民服务名篇震,胜千军,字字凌阁。

任怨任劳烧炭,世情此后无赊。

昨觌电影叙伐柯,朴素不强遮。

文革老少“三篇”背,到如今,重盼谐和。

遥望一轮明月,举盅唱“大风歌”。

16、《天仙子(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诞辰)》 邱闽泉2008年9月 嘉万夕烟一秀笔,四梦临川传玉谛。

牡丹亭上会书生,心远寄, 魂连理,烈女光芒佳誉沵。

闻把莎翁相比拟,故宅墓园修颓圮。

戏台今演剧原词,真堪媲,鱼水契,浪漫爱情催掩涕。

17、《青玉案(纪念徐向前元帅逝世18周年)》 邱闽泉2008年9月 临汾战役硝烟散,现仍见,红洇坂。

黄浦一期人伟岸,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元帅英名冠。

深明大义多明断,怒斥奸臣勇拍案。

今有来人长触感,焚香吊祭, 重书历史,定了忠心愿。

18、《七律(1896年9月10日...

台儿庄死了多少国军将士

说到“军旅文化”,找到两本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豪迈励志爱国古诗词名言名句军旅书籍《不许山河换界碑》及《兵之阅:气壮山河的爱国励志诗词》,供参考:台儿庄战役:我之国,我之土,我之庄我之庄文/李者也国皆有其土与疆,世代我之村与庄。

人之节格不可辱,邦之主权不可商。

敌纵铁蹄侵而犯,迎战何惧刀与枪。

五千年,未曾灭,于多难处兴吾邦。

【注】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中方伤亡5万余人,毙伤日军2万余人。

兵力对比上虽然我军多于日军,但考虑到当时武器装备严重不对等的因素,我军取得大捷。

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取得的最大胜利。

与战争相关的文章和描写战争的诗句或战争名言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 唐·李白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

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李陵咏】 唐·王维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老将行】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

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杂曲歌辞·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

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

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

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杂曲歌辞·回纥】 唐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

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沙场夜】 唐·于濆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

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

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

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古征战】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万丈坑。

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齐鲁足兵甲,燕赵多娉婷。

仍闻丽水中,日日黄金生。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地区、邢台地区,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

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

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回延安 写作背景

1、创作背景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2、赏析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3、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人。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

中国军旅文化夏令营是国家认可的机构吗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

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

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地区、邢台地区,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

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

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

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914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