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雅兴”的诗句有哪些?

赞美“雅兴”的诗句有哪些?

1、《南苑逢美人》

南朝梁 何思澄

洛浦疑回雪,巫山似旦云

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

自有狂夫在,空持劳使君。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清平调·其一》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

唐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5、《赠别两首 其一》

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赞美一个人很有雅兴的诗句

1、《南苑逢美人》 南朝梁 何思澄 洛浦疑回雪,巫山似旦云 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媚眼随羞合,丹唇逐笑分。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

自有狂夫在,空持劳使君。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清平调·其一》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 唐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5、《赠别两首 其一》 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雅字和晴字开头的藏头诗

每个人的感触都不同,其实我觉得是很难和别人产生共鸣的,要我说当属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素以委婉、含蓄、清丽著称。

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丁操,赋予了她灵气。

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一《如梦令》。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了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旋又出任。

此时她的词充满离愁别绪,反映了女词人孤寂的生活。

有词为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读罢此词,淡淡的凄凉袭上心头。

红花残时,秋凉席也凉;独坐小船,凭舷眺望,看鸿雁是否带来家信,由此我们可感受到词人对远在异地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思夫之情挥之不去。

这首词不像《如梦令》那样欢快,显得凝重,流露着淡淡的哀愁。

宋徽宗大观元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政治失意,郁郁而死,蔡京党徒旋即下令兴狱,拘捕赵挺之亲属,赵明诚在京师任鸿胪少卿仅二年,自然在劫难逃,祸从天降,对李清照的心灵自然是重大打击,“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是她此时最好的内心独白。

后来,赵明诚病死,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李清照在浙东亲历变乱,从此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此时的词流露着对社会的不满,含有悲凉之意。

有词为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起来都令人厂感触很深且回味无穷。

个人见解,供参考。

描写月的诗词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三、咏月词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秋夜月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

关于松的诗词

【欹松漪】 作者:顾况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

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唐诗看“松”在我国?璐醋魇飞希?幸桓霾永没曰偷氖贝??蔷褪翘瞥?T谔剖?醋鞯墓?讨校?幸桓鲇篮悴凰サ奶獠模?蔷褪俏颐浅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

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

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

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

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然而,松树并不总是幸运。

白居易在《涧底松》中写道:“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

”读了这首诗,谁能不为那些怀才不遇、命运坎坷的“寒俊”们叹惜呢?人才难知,更让人感到荐贤的可贵之处了。

白居易另一首《赠卖松者》:“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

”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其中寓意都表明,统治者弃而不用,是人才产生退隐心理的重要原因。

隐者情操与松的关联,更不胜枚举了。

遍觅唐诗,贾岛《寻隐者不遇》、《寄山友长孙栖峤》,常建《宿王昌龄隐居》,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李商隐《忆住一师》,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朱庆余《闲居即事》,许浑《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太上隐者《答人》……无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恬淡无忧的情趣和境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更是显得出奇的幽清明净。

在这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甚者到了“无松不成诗”的地步。

其实,隐者的行为,并不全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佳趣雅兴,也不全是“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孤寂寡淡。

李白以《赠孟浩然》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而孟浩然在《岁暮归南山》一诗中提到:“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是呵,谁真心情愿隐居山林,空对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艰难,不得已而为之。

松风白云、高风亮节的背后,隐含着莫大的空虚和无奈。

人们喜爱松树,除了观松,自然还有种松,除了写松,还有画松。

王维“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皇甫冉“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这是种松的。

题画诗很多,有戴叔伦的《题稚川山水》,杜甫的《戏为双松图歌》,朱湾的《题段上人院画古松》,李洞《观水墨障子》等。

皎然在题画诗《观裴秀才松石障歌》说:“此中势与真松争”,“对之自有高世心”。

专门描述画松的诗歌中,当以景云的《画松》最为有名:“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画中的松树,栩栩如生,依稀能辨。

真松也罢,画松也罢,诗人们见松生情,对松咏怀,依然是兴致勃勃。

我爱我“松”,自是对松多了一份关注。

但愿这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无愧于松的风格矣。

参考资料:http://www.wsjk.com.cn/gb/paper21/52/class002100001/hwz221605.htm

琴棋书画添佳趣对仗的对联,最好有诗词歌

关于“鹿”的诗词有:《鲁山山行》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冰霜下落,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梦游天姥吟留别》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

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金银台:指神仙居所。

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释】:原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 ,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里是前三首。

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 ,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 ,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

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

“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

《易经·豫卦》“盱豫”,《疏》:“盱谓睢盱。

睢盱者,喜悦之貌。

”这里还暗用韩愈《元和圣德诗 》“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句意。

从童叟之乐见出众人之乐,也寄寓了作者“乐人之乐”的情怀。

接着 ,下片写谢雨的盛会,打破了林潭的寂静。

常到潭边饮水的“ 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了。

而喜庆的鼓声却招来了顽皮的“猿猱 ”。

“ 虽未惯”与“不须呼”相映成趣,两种情态,各各逼真。

颇有助于表现和平熙乐的气氛。

山村的老人纯朴木讷,初见知州不免有几分“未惯 ”,孩童则活泼好动,听到祭神仪式开始的鼓声,则争先恐后,若类皮猿之“不欢呼 ”。

他们回家必得要兴奋地追说一天的见闻,说给那些未能目睹盛况的“采桑姑”们了 。

“归来说与采桑姑”,这节外生枝一笔,妙趣横生。

《好事近·平旦出秦关》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平旦出秦关,雪色驾车双鹿。

借问此行安往,赏清伊修竹。

汉家宫殿劫灰中,春草几回绿。

君看变迁如许,况纷纷荣辱。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赏析】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

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

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

“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

不用说,写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

“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

我和诗词的故事150到600字

从小到大,诗伴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今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我与诗相遇在南山脚下。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身影。

那么随意,那么放荡不羁,采一朵路边的野菊,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没有被困难挡住他的步伐,终于悠然的看到了南山的身影。

二我于是相遇在草原上。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梵高正挥舞着手中的画笔,构筑那幅美丽的向日葵。

也许只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中,他才会挥舞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他的梦想。

于是,我看到了向日葵一花独秀的风采。

三我于是相遇在海边。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昔日一统北方的领袖曹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吟道“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也许,只有大海才能懂得他的雄心壮志,用诗歌才能咏出他的志气。

于是便有了“千里走单骑”的英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采,才有了那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

我与诗的故事,有了陶渊明的步伐,有了梵高的画影,有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于是,我与诗的故事不再单调无味。

我与诗的故事,乐哉!悲哉!壮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265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