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的下句是什么?

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的下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暗风吹雨入寒窗,拼音:【àn fēng chuī yǔ rù hán chuāng 】。

二、翻译: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三、出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作者】元稹 【朝代】唐。

四、原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元稹 【朝代】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五、全诗译文: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六、鉴赏

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七、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3注释译文编辑【注释】⑴九江:即江州。

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2]4作品鉴赏编辑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

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

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

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

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

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

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

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1]

你觉得最容易背串的诗词是哪些

那些容易背串的古诗词...夜深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如自挂东南枝。

仰天大笑出门去,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醒时同文欢,儿女忽成行。

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

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别西风又一年。

卧龙跃马终黄土,美人帐下犹歌舞。

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

书山有路勤为径,长使英雄泪满襟。

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识弯弓射大雕。

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不复还。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支红杏出墙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春宵一刻值千全,绝知此事要躬行。

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围看火炉吃西瓜。

她在丛中笑,我自岿然不动。

宫女如花春满殿,三军过后尽开颜。

流光容易把人抛,岁月是把杀猪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再而衰,三而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青龙,右白虎。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日照香炉生紫烟,妇女能顶半边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只丢驾鸯不丢仙。

桃花潭水深千尺,温泉水滑洗凝脂。

朕与将军解战袍,笑落帐暖度春宵,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流句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白鹭上青天。

供参考。

垂死病中惊坐起 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哪里

这两句诗分别出自两部作品。

“垂死病中惊坐起”出自于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作《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于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这两首诗的全文如下: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话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垂死:病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话译文】 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我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扩展资料: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创作于元稹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有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百度百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那些年你有哪些背串古诗词的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2. 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露上青天1、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

(苦命的人儿,这些年你都经历了什么?)2、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此意境,只有汉语做得到)3、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

(跟此人有仇啊?)4、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

(不许瞎说!)5、洛阳亲友如相问,轻舟已过万重山,(欠人钱了?跑得够快的啊!)6、爷娘闻女来,举身赴清池;阿姊闻妹来,自挂东南枝。

小弟闻姊来,琵琶声停欲语迟。

(这位姑娘,你人品真差)7、在天愿作比翼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你俩真配……)8、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

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

(这还是美人吗?!)9、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么绝情?)10、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

(这个很内涵)11、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使我不得开心颜!(爱人结婚了, 新郎不是你)12、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装病?回光返照?)13、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贾府组织春游?)14、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

(天才都是孤独的)15、垂死病中惊坐起,夜深还过女嫱来。

(死性不改)16、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该庆幸还是郁闷?)17、问君能有几多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究竟是不是原配啊?)18、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跳崖了?)19、醒时同交欢,儿女忽成行。

(因果关系)20、路漫漫其修远兮,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工整啊)21、江州司马青衫湿,宣城太守知不知。

(有JQ)22、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写实派)23、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

(春光乍泄……)24、问世间情为何物,两岸猿声啼不住。

(悲情的猿)26、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

(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27、天子呼来不上船,芙蓉帐暖度春宵。

(好大的胆子)28、桃花潭水深千尺,温泉水滑洗凝脂。

(姑娘小心溺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236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