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关于“含有反问句”的诗句

推荐几首关于“含有反问句”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译文: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译文: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5、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译文: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译文: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0、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

译文: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推荐几首关于“含有反问句”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文: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译文: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译文: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译文: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5、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译文: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译文: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10、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译文: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望洞亭中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是? 忆江南中运用反问句的是?

1、《独坐敬亭山》一诗中拟人手法是:相看两不厌 2、《望洞庭》中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是:潭面无风镜未磨(将“无风的水面”比作“镜子”)白银盘里一青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君山”比作“青螺”)3、《 忆江南》中运用反问句的是:能不忆江南?愿对你有所帮助!

写一个比喻句、拟人句、设问句、夸张句、反问句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田野里,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仅供参考!有疑再问!

谁能不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呢?是什么修辞手法

反问句谁能不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呢?也可以理解为:谁都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

解释: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满意请采纳!

谁都知道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改成反问句

有谁不知道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吗?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

历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是四代85年。

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诗句中的反问例句

清平乐·村居① 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⑥溪东,中儿正织⑦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⑧,溪头卧⑨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对古代老妇的敬称。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无赖:在这里意思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译文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翠绿的青草, 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儿子在河东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

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最喜欢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了!同喜同喜!!...

自己写的哲理诗歌

亡城 2008-5-7 20:06:28 阅读(22) 评论(0) 1、 一具枯骨 被裹入华丽的棺殓 千年之后 人们留下了棺殓 遗忘了枯骨 2、 千年之前 以呼风唤雨的高调 将自己入殓 陪葬的墓穴中 不曾朽乱的瓦罐 成了历史的主人 3、 夜罄歌声的王孙贵族 以最圣洁的目光 攀比死亡的奢靡 搜尽世间繁华 不怕生时堆积如山 只乞死后枯骨享用 4、 亡城的断壁残亘 在掘墓人的手中 挣扎着向入侵者控诉 最后一次维护着故国的神圣 5、 某一部宣传片 影像着过去 亡城 正渐渐忘记了自己 人群 时刻惦念着回到亡城 6、 后人们手中把玩的 某一种图腾 不过是昔日的一块枯骨 很早以前写的。

不知道算不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chi.com/zhishi/1089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